昔仲尼,师项橐。古圣贤,尚勤学。

阅读:3074 次

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


【解释】


    春秋时代的孔子是个十分好学的人,尽管他已学富五车,却从不以自己的学问自满,反而处处向人请教、学习。当时鲁国有一位神童名叫项橐,孔子就曾向他学习,丝毫不以向晚辈学习为耻。像孔子这样伟大的圣贤,尚不忘勤学,我们平凡之辈实在应该更加努力才对。


【启示】


    孔子曾经拜郯子学礼仪;拜长弘和师橐学乐曲;拜老子学人生哲学。孔子曾说过:三个人一起同行,其中一定有一个人值得我向他学习和效法的”。


【注释】


    仲尼:孔子名丘,字仲尼,春秋时代鲁国人。


    项橐:七岁为孔子学琴老师。


【典故】


    孔子师项橐


【出处】


    《战国策·秦策五》: “甘罗曰:‘夫项槖生七歳而为孔子师,今臣生十二歳于兹矣!君其试焉,奚以遽言叱也?’”后以“项橐”代称早慧的儿童。据考,这种说法最早见于《战国策》。


【典故故事】


    春秋时代,有一年冬天孔子游说讲学,一日行至兖州西关(今旧关),遇见一个小孩正用树枝在路上画画。孔子凑近一看,见小孩画了一座城,孔子见他画得认真仔细,城也画得很漂亮,不忍从上面踏过,便从一旁绕着走。孔子刚刚走过,不想那小孩竟气恼地甩掉画画的树枝说:“你这老先生好没道理,放着城门不走,为何绕城而过?”孔子以为小孩误解自己,便解释说:“我是看你城画得好,怕踩坏了,才绕道而过,你应该感谢我才对呀?”小孩不以为然地说:“城若不让人过,要城有何用?我画的城就是让大家走的。”孔子见小孩聪明伶俐,顽皮中显露才智,有心试探他一番,故意为难地说:“你画的城门这么小,我如何过去呢?”没想到那小孩一拍脑门,恍然大悟地回答:“对,画上的小城门是给小人走的,你是大人,应该走大城门,这如何办呢?我再给你画个大的吧?”说着,小孩转过身去对着兖州城方向,用手指在空中虚划一番,然后恭敬地对孔子说:“大人,那座城画好了,请上路前行吧。”见到这么聪颖的孩子,孔子顿起爱才之心,就约他一路同行。因为是冬天,树上的叶子早就掉光了,只有松树和柏树仍挂着绿,小孩指着路过的几棵松树问孔子:“老先生,你说松树为何冬天也不落叶,天再冷也能枝茂叶青?”孔子说:“松树心实不虚,所以才耐得严寒。”“老先生说得不对,竹子倒是心虚不实,可他也跟松树一样耐得严寒”。孔子见小孩说得很有哲理,感叹地说:“虚心之竹,四季常青,人应学松之品质,竹之虚心,吾常言‘三人行必有吾师焉;,这孩童可为吾师也。”两人走到护城河时,正巧有一群鹅“哦哦”地叫着跳进了水里。小孩又问孔子:“老先生你说说鹅的叫声为什么这样响亮?”孔子想了想说:“鹅的脖颈长,故能引吭高歌。”小孩摇摇头说:“老先生,那井里的蛤蟆河里的蛙,脖子能算长吗?却是叫声震天不亚于鹅。”孔子暗自佩服这小孩子才智过人。两人又往前走,来到城门口,忽然听到一阵阵吹吹打打的喇叭声,只见从城里走出一队送葬的人。领头的那个人披麻戴孝,挥舞着器丧棍边走边唱,后面的那些人却没有哭的。孔子心里老大不快,正想走过去教训他们一番,却被那小孩拉住了胳膊。待到送葬的人走远,孔子责问小孩说:“生之于父母,养之于父母,父母过世悲哭才是。刚才那帮人不光不流眼泪,而且还边走边唱,真是不成体统。我要去教训教训他们,你却把我拉住,这是什么道理?”小孩反问孔子:“老先生可曾听清他唱些什么?”孔子说:“不曾听清”。“您连人家唱些什么都没有听清,却要去教训人家,不知老先生怎样‘对症下药’?”孔子问小孩:“你可曾听清他唱些什么?”“听清了。他们唱的是‘肥猪出了圈,野马上了羁,金银入了柜’。”孔子不解,他问小孩:“你可解得这其中之意?”小孩说:“这有啥难?‘肥猪出了圈’就是闺女找了婆家,‘野马上了羁’就是给儿子娶了媳妇,该操心的事都操完了。”孔子又问:“那金银入了柜又作何讲?”小孩说:“金银入了柜”指的是父母享尽天年有了归宿。老先生刚才讲过,生之于父母,养之于父母,这话不假,但是父母过世不一定悲哭就好,有的人父母在世时百般虐待,是不孝之子,而父母去世时却装出一副孝敬悲伤的样子,放声嚎哭,以欺世人。而有的人却不这样,父母在世时他们问寒问暖,百般敬重;父母过世时,心中虽然悲痛,但却问心无愧。真正孝敬的人,悲痛只是装在心里,有些啼啼哭哭的人不过是做样子给别人看的。刚才那人一路走一路唱,我看他是个懂得孝道的人。唱只是有意警醒世人,并不为过。”孔子点点头,觉得这孩童不但才华过人,而且深知孝道。礼贤下士的孔子便和这孩子结下忘年之交,拜他为师。孔子不解,他问小孩:“你可解得这其中之意?”小孩说:“这有啥难?‘肥猪出了圈’就是闺女找了婆家,‘野马上了羁’就是给儿子娶了媳妇,该操心的事都操完了。”孔子又问:“那金银入了柜又作何讲?”小孩说:“金银入了柜”指的是父母享尽天年有了归宿。老先生刚才讲过,生之于父母,养之于父母,这话不假,但是父母过世不一定悲哭就好,有的人父母在世时百般虐待,是不孝之子,而父母去世时却装出一副孝敬悲伤的样子,放声嚎哭,以欺世人。而有的人却不这样,父母在世时他们问寒问暖,百般敬重;父母过世时,心中虽然悲痛,但却问心无愧。真正孝敬的人,悲痛只是装在心里,有些啼啼哭哭的人不过是做样子给别人看的。刚才那人一路走一路唱,我看他是个懂得孝道的人。唱只是有意警醒世人,并不为过。”孔子点点头,觉得这孩童不但才华过人,而且深知孝道。礼贤下士的孔子便和这孩子结下忘年之交,拜他为师。

如想转载该文章请注明出处:强国说学习-qiangguoshuo.com

相关文章